記者:周朝暉 張園
發布時間:2025-08-21 編輯:王婷 來源:視覺南通網擇址很重要,背后凸顯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社區討論研究后,最后決定將“花木宜家”基地定位于大壽星路西側、花溪路南側,占地100畝,與櫥窗項目聯動形成“文化+產業”雙驅動模式,涵蓋四大功能分區。
“坦率地說,過去的經銷模式是你有我有大家有,沒有鮮明的風格和特色,家家戶戶幾乎都是‘換湯不換藥’,可以說是審美疲勞。”錢澤宇坦言,請專業團隊全新設計打造的“花木宜家”對既有模式“釜底抽薪”推倒重來,借鑒并吸收以禪文化為核心的唐風度假小鎮無錫拈花灣、徽派盆景發源地以梅花景觀和傳統村落著稱的安徽賣花魚村成功經驗,確定了全新格局的以“春夏秋冬”為顯著區分的“大明四季”版新景觀。
那么,這是個什么樣的生態景觀新格局呢?
“春天,是木繡球形成的無邊花海;夏天,是紫薇爭艷的應時景觀;秋天,片片紅楓將村落掩映得如詩如畫;冬天,暗香浮動十里的蠟梅讓人流連忘返……帶有鮮明個性特征的四季風景線,將成為‘花木宜家’農田變景區、庭院變商鋪的最生動形象、最有標識度的生動廣告,形成強烈且獨特、令人身心愉悅的視覺效果。”錢澤宇透露。
路徑之變,“共富共享”意境闊
“越是在艱難時刻,越是要堅定信心,越是要帶領村民們繼續昂首挺胸走在創新創業的大路上。”19日下午,大明社區知名的花木大戶石海峰,一邊帶著我們參觀他的基地一邊感慨道,“每年都有30多名固定的當地村民在我這里幫工,一年下來萬把塊錢少不了。還有一些211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也主動入職加盟,他們同樣看好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