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鋮卉 陳靜 部分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發布時間:2025-07-11 編輯:王婷 來源:視覺南通網“大隱隱于市”的陸洪小鎮,幾年前經過相關部門的修繕改建,成為南通集商業旅游休閑、歷史文化展示體驗、民俗文化傳承于一體的特色文化街區。2016年五三美術館開門迎客,2019年藝文書店落成,2021年吾山茶集啟幕……多年運營,書店的影響力四散開來,成為文化街區的文化地標。
“在這里點上一杯咖啡,看一本閑書,累了還可以在周圍逛逛,還是很愜意的。”家住中南世紀花城的周楠是藝文書店的常客,對她來說,有氣質的文化空間是生活的贈予。
“初次,你喜歡在這里拍照;再次,你會喜歡上這里的氛圍;第三次,你認真閱讀的樣子讓人喜歡。”五三藝文書店落地窗上的這句話,寄托著主理人馬志榮的希冀。
信息化時代,書本不再是閱讀的唯一方式,如何讓城市書房持續“熱”起來、“活”起來,書房進行著積極探索。五星級韜奮書房——一莊空間·謇書房,由國家級非遺項目南通仿真繡的省級傳承人張蕾所設,打造成為一個綜合非遺體驗館;作為一家有“藝”思的書房,崇川區圖書館富美分館位于富美帽飾文化園區,成為獨具特色的“都市名片”。
木版畫集章打卡、“蘇超”南通主題冰箱貼設計……而在五三藝文書店,書店不只是書店,更是城市文化的微縮景觀、創意靈感的孵化地。文化名人汪政在書店辦過分享會,區政協教體界別委員設立了薦書角,著名磁帶收藏家趙三才在這里回顧80、90年代流行音樂……各種文化元素的涌進這方天地。“我們平均每兩周就會舉辦一場文化活動,日常積極參加各種市集,也會在線上開直播做經驗交流,主要還是刷曝光。”五三藝文書店市場運營專員蔡亮直言,對于大部分書店而言,引流是運營的終極課題,而多維的業態規劃正是其生存密碼。
書香漂流,立體化閱讀網絡打破時空界限
“這些書有的我看完了,可以換一個書包嗎?”7月5日,在崇川區幸福街道秦西社區“漂流書包”置換點,10歲的李梓萱捧著漂流書包說道。暑假來臨,社區的孩子們只需到社區置換點,就能實現“以書換書”。這個置換點正是秦西社區“漂流書包”公益閱讀項目的根據地之一。
“傳統圖書室借閱模式有局限,我們就想讓書主動‘走’出去。”秦西社區黨務副書記秦蕾介紹,“漂流書包”項目打破傳統圖書館的靜態模式,通過書包傳遞的方式,讓圖書在家庭間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