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穎亮
發布時間:2025-08-14 編輯:王婷 來源:視覺南通網“鮮榨果蔬汁的風險,往往藏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南通市婦幼保健院營養科主任王宏星的話一針見血。他指出,即便食材看起來光鮮,也可能存在檢測檢疫漏洞——部分果蔬表皮殘留的農藥,在榨汁過程中會隨汁液完全釋放,直接進入飲品;而看似潔凈的榨汁機,若刀片與濾網縫隙未徹底消毒,殘留的果肉殘渣在潮濕環境下會滋生大量細菌,成為隱形污染源。
陳女士習慣在家給孩子榨混合果蔬汁,認為“一杯能喝進多種營養”。但王宏星在臨床中發現,這種看似高效的補充方式,反而可能造成營養流失。“維生素C、B族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最怕高溫和氧化,榨汁時的機械摩擦會產生熱量,加上與空氣充分接觸,這些營養素會損失30%到50%。”更關鍵的是,水果中促進腸道蠕動的膳食纖維,會被濾網過濾掉,剩下的汁液實則成了“濃縮糖水”。
鮮榨果汁的“量”更是容易被忽視的雷區。不久前,王宏星接診了一位特殊患者:高血壓患者李先生(化名)聽說橙子含鉀能控血壓,便每天用5—6個橙子榨成一大杯果汁飲用。連續一周后,他突然出現心律失常、四肢麻木,被確診為高鉀血癥緊急入院。原來李先生同時患有腎功能不全,腎臟排鉀能力本就受損,而一杯鮮榨橙汁的含鉀量遠超人體每日所需,最終引發危險。“對腎功能不佳者來說,這種‘健康飲品’可能變成‘毒藥’。”王宏星強調,即便是健康人群,長期過量飲用也會導致果糖攝入超標,增加脂肪肝風險。
王宏星建議,若想補充果蔬營養,直接食用整果是最優選擇——咀嚼過程能促進唾液分泌幫助消化,完整的膳食纖維還能延緩糖分吸收。對于確實需要流質飲食的人群,在家自制時需注意:現榨現喝、控制單次用量,并確保榨汁器械徹底消毒。畢竟,真正的健康,從來不在華麗的營銷包裝里。